新奥精准免费提供网料站,49图库-资料,天天彩澳门资料免费大全,澳门藏宝阁资料免费大全

“達芬奇”演繹刀尖上的藝術 島城外科邁入機器人時代
2015-07-10 16:24 / 深度報道 / 人瀏覽

 

坐在操控臺前的醫(yī)生將手指放入“指套”,“站”在手術臺旁的機器人醫(yī)生為一名胃癌患者做起了手術……這是記者在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手術室里看到的一幕。

 這款神奇的手術機器人叫“達芬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微創(chuàng)手術系統(tǒng)之一。作為山東省唯一獲得引進資質的省級三甲醫(yī)院,自201410月機器人落戶以來,青大附院已在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肝膽胰外科、婦科6個科室成功開展機器人手術254,手術數(shù)量和質量位居全國前列,用一例例高質量、高難度的手術詮釋了精準醫(yī)療的內(nèi)涵,引領島城外科技術昂首走進機器人時代。

達芬奇機器人是怎樣完成手術的?它帶給醫(yī)生和患者怎樣的醫(yī)療體驗?下面,就跟隨記者走進青大附院外科,一同感受“機器人醫(yī)生”的魅力。

泌尿外科:首戰(zhàn)告捷  再辟新途

青大附院首例機器人手術是由泌尿外科孫立江主任主刀完成的。

達芬奇機器人幾乎適用于泌尿外科的全部手術,特別是一些創(chuàng)面大、部位深、既要精確切除又要功能重建的難度較大的手術,最適合機器人完成,前列腺癌根治術就是代表。談起機器人手術的適應癥,孫立江如是說。

上周六,孫立江剛剛在機器人輔助下主刀為患者張先生成功實施了前列腺癌手術,“腹腔鏡下前列腺切除術被認為是泌尿外科難的微創(chuàng)手術之一。而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憑借更清晰視野,更細致解剖,更準確縫合,輕松化難為易,大大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而且,經(jīng)過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患者,他的術后恢復也更快。以往前列腺手術,患者會出現(xiàn)尿失禁的情況,而我們至今開展的10余例機器人前列腺癌手術患者的控尿能力都被保護的很好。”孫立江如數(shù)家珍的介紹了“機器人醫(yī)生”的過人之處。

  78歲的陳老太是一名腎癌患者,高齡手術的風險可想而知。老太太的家屬聽說機器人手術的效果非凡,就慕名找到了孫立江。雖然機器人手術花費比腹腔鏡多,但陳老太的家屬卻不這樣認為。“咱得看長遠效益。不用機器人手術,手術創(chuàng)口就會加大,住院時間長,我們家屬還要陪床,肯定是少花不了。”于是,家屬果斷地選擇了機器人手術。在孫立江團隊和機器人的密切配合下,陳老太的腫瘤被順利切除。僅僅過了1, 陳老太已經(jīng)能從病床上坐起來,術后第4康復出院。

面對機器人手術取得的不俗成績,孫立江卻仍感任重道遠。“目前我們所開展的機器人腎癌根治術、腎臟部分切除術、膀胱全切術、腎上腺腫瘤切除等49例手術,患者都很滿意,這凝結著我們團隊的心血和付出,也彰顯了機器人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在機器人手術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去做,激勵我們繼續(xù)發(fā)揮精準醫(yī)學的優(yōu)勢,在泌尿外科微創(chuàng)領域再攀新高。”

普外科:機器人外科時代,我們時刻準備著

“機器人醫(yī)生”的高超技術不僅在泌尿外科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也澤被了胃腸外科治療領域,成為了治療胃癌的又一利器。腹腔鏡機器人手術就像是鉆到病人肚子里一般,更加清晰的視野和更加穩(wěn)定的操作能夠幫助醫(yī)生徹底清掃淋巴結、精確縫合,為手術質量加上了雙保險

“我們已經(jīng)利用機器人做了84例手術,100%。這其中胃癌手術超過一半,患者預后都非常好。”中國抗癌協(xié)會胃癌委員會委員、普外科主任周巖冰教授介紹說。

自成功實施首例胃癌根治術以來,普外科與這位機器人“戰(zhàn)友”的配合日漸默契,也積累了一些實戰(zhàn)經(jīng)驗。我們70 例機器人輔助根治性遠端胃次全切除術及600 例腹腔鏡下同類手術比較發(fā)現(xiàn),機器人手術可在減少手術并發(fā)癥的同時達到與腹腔鏡相似的治療效果,但機器人手術嚴重并發(fā)癥僅為1%。”周巖冰這樣闡述道。

不僅在普通胃癌手術上收獲頗豐,周巖冰團隊還成功開展了山東省首例機器人殘胃癌手術。這個病例“與眾不同”在患者40年前就因十二指腸潰瘍切除了大部分胃,無疑大大增加了二次手術的難度。鑒于患者的特殊病史,周巖冰與家屬協(xié)商,最終為患者選擇了機器人殘胃癌手術方案并成功實施手術。

有了金剛鉆才敢攬瓷器活。在機器人的協(xié)助下,普外科開始嘗試“跨界”。“有位胃癌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癥,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和經(jīng)濟條件,我們建議他做機器人手術。最終的手術效果也證明了我們和家屬的選擇是正確的。”周巖冰如是說。

近一年來,普外科逐步開展了遠端胃癌、全胃切除、低位直腸、超低位直腸癌手術、左半結腸及右半結腸手術等多種機器人手術,手術數(shù)量同期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我們有信心迎接機器人手術時代的到來。下一步,我們繼續(xù)保持機器人胃癌手術優(yōu)勢,把手術范圍進一步拓展消化道腫瘤。同時與內(nèi)分泌科合作開展抗代謝手術,幫助更多胃癌、糖尿病、肥胖癥患者解除病痛。”周巖冰滿懷憧憬。

肝膽胰外科:胰腺腫瘤患者的福音

在眾多兇險的癌癥中,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隱居”在腹部深處,要想術中充分暴露就必須劃開很大的切口,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病人的疤痕長度甚至達到20厘米。

“有了達芬奇以后,我們只需在患者腹部打幾個孔,隨后通過機器人手術。對于我們醫(yī)生來說,機器人的下手更準,精細、放大的視野使手術的操作空間更大。對于患者來說,機器人手術不僅損傷小,而且術后恢復快,一般來說術后住院日能縮短到原來的1/3。這種手術尤其適合肥胖及腹腔縱徑較長的患者。”青大附院肝膽胰外科主任張炳遠介紹說。

張炳遠曾經(jīng)為一位胰腺腫瘤患者成功實施了機器人手術?;颊咴骋蚋雇磥碓壕驮\,經(jīng)檢查診斷為胰腺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腫瘤。考慮到自身病情和經(jīng)濟情況,在了解了機器人手術的神奇效果后,患者欣然接受了張炳遠提出的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建議?;叵肫鹗中g操作過程,張炳遠歷歷在目:“機器人的機械臂通過4個黃豆大小的小洞鉆入患者體內(nèi),快速準確地找到了腫瘤。緊接著,一只手臂照明成像,另兩只手臂配合,一點點把腫瘤挖出來,就完成了切除操作。這臺大手術也就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完成了 。”

機器人手術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患者拋出了橄欖枝。近60歲的王女士患有胰腺囊腺瘤,在張炳遠團隊和“機器人醫(yī)生”的精確手術下,術后第1天她就能下床活動,術中100ml的出血也使她恢復的比一般手術患者要快,第4天就順利出院了。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體尾切除、肝臟左外葉切除術是目前肝膽外科開展的機器人術式,下一步他們還將探索開展半肝切除術、肝門膽管癌切除術等新術式,利用機器人為更多的肝膽胰疾病患者造福。

婦科:方寸之地顯神通

年近七旬的褚女士絕經(jīng)已24年,可是近一年竟又來了“月經(jīng)”。來醫(yī)院一查,竟然查出了子宮內(nèi)膜癌。加之她早年前做過膽囊和肝臟手術,為確保手術安全和質量,婦科王言奎主任最終利用達芬奇機器人給她做了子宮切除術。術后效果是褚女士超出預期的滿意。

現(xiàn)在,婦科醫(yī)生都深深地“迷戀”上了機器人,稱它為手術醫(yī)生的“神器”。“我用過不少微創(chuàng)手術系統(tǒng),達芬奇的3D成像是我見過的系統(tǒng)中最清晰的,它的成像可以放大到10倍,機械臂能從最纖細的毛細血管中間通過,減少術中血管損傷和出血。同時它的機械臂完全沒有抖動,可以做到‘指哪打哪’,比人手操作更加精準到位。就在前兩天,我使用達芬奇為一名70多歲的患者摘除了多個婦科腫瘤,患者當晚就能排氣,恢復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王言奎這樣談到他操作達芬奇的感受。

婦科副主任醫(yī)師車艷辭是王言奎的助手,雖然沒有親自主刀,但也被“機器人醫(yī)生”的魅力所折服。“直角的腹腔鏡的器械,有很多在完成復雜的手術當中,沒有辦法做一些精細的動作。機器人拓展了腹腔鏡技術的一些難點,在操作的死角或者很隱蔽的一些血管的間隙中間有更清晰的視覺、更靈活的手的動作。所以很多過去不能做的手術,現(xiàn)在都可以用機器人來完成。”目前,國內(nèi)已相繼建立起宮頸癌根治術、子宮內(nèi)膜癌根治術、女性盆底重建手術等多個機器人金標準術式。

方寸之地盡顯優(yōu)勢。子宮內(nèi)膜癌、宮頸癌等機器人手術的成功開展,使青大附院婦科在惡性腫瘤精準治療方面占領了技術高地。

心臟外科:機器人“補心”刀口僅指甲大

 一提起心臟手術,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xiàn)血淋淋的畫面。機器人手術“補心”突破傳統(tǒng)手術極限,不用再“開膛破肚”。

   王女士今年45歲,患有二尖瓣膜關閉不全。201411月,她在青大附院接受機器人手術后,當晚就撤掉了氣管插管,5天后就出院了。手術留下的微小開口用創(chuàng)可貼就可以蓋住,王女士再也不用擔心夏天也要戴著圍巾遮丑了。

青大附院心外科主任楊蘇民回憶起這位病人時她來院的時候癥狀比較嚴重,當時我們就考慮給她做二尖瓣成形術。但傳統(tǒng)開胸手術,術后病人需要在監(jiān)護室待3天,傷口愈合時間在3個月以上,疤痕也很明顯。而傳統(tǒng)手術的這些劣勢恰是機器人可以彌補的,所以我們在征得病人家屬同意后,決定為病人實施機器人輔助手術。

用機器人完成二尖瓣成形術,醫(yī)生只需利用機械臂經(jīng)病人肋間隙穿刺4個小孔進行手術。首先在患者腹股溝的股動脈、股靜脈內(nèi)插管建立體外循環(huán),阻斷心臟大血管,在心臟停止跳動的狀態(tài)下打開患者心腔,進入心臟內(nèi)部進行精細操作。二尖瓣位于心臟中心,體積只有乒乓球一半大小,在達芬奇高分辨率的三維立體視野下可被放大到籃球大小。此時,醫(yī)生能夠更為清晰地觀察分析病變,更精準地完成病變瓣葉切除成形、人工腱索重建等操作。

由于二尖瓣成形術要在心臟和主動脈上進行大量操作,對醫(yī)生的手術技巧和團隊的整體配合要求非常高,目前國內(nèi)僅有301醫(yī)院4家醫(yī)院能夠開展,而這例手術的成功實施也開創(chuàng)了山東省全機器人下心臟二尖瓣成型術的先河。

憑借過硬的實力,繼二尖瓣成型術后,心外科又成功實施了機器人二尖瓣置換術,升級為全國第二支能夠開展全機器人二尖瓣置換術的團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將開展全機器人心臟冠狀動脈搭橋及雜交手術、三尖瓣成形手術、先天性心臟病矯正等復雜手術,在機器人心臟外科手術領域取得更多突破。楊蘇民信心滿懷。

胸外科:越復雜的手術越能發(fā)揮機器人優(yōu)勢

山東省開展胸外科機器人手術術式最多、難度最大的科室,全國首例lvor-Lewis胸內(nèi)吻合食管癌根治術,全國第二例袖狀肺葉切除術。這累累碩果是由矯文捷帶領的青大附院胸外科團隊精心培育的。

胸外科手術多采用胸腔鏡完成,雖然效果不錯,但適用范圍有限,無法完成一些解剖結構復雜的手術。“而機器人手術幾乎涵蓋所有胸外科手術,手術越復雜,其優(yōu)勢越能充分發(fā)揮。像胸腺腫瘤切除、食管癌切除、肺癌根治術,我們現(xiàn)在用機器人都開展的很好。而且像肺癌手術中的縱膈淋巴結清掃環(huán)節(jié),用了機器人就變得輕而易舉。以我們所做的71例手術為例,平均時長為126分鐘,術中出血量僅為120ml。矯文捷告訴記者。

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作為精準微創(chuàng)技術的代表,應用肯定會越來越廣泛,所以科研攻關也要跟上。”矯文捷說。2015年,矯文捷懷著對機器人手術的鉆研熱情,將一系列研究成果收入囊中:他參編的全球第一本胸外科機器人手術專著The Robotic Thoracic Surgery》已經(jīng)出版;他牽頭舉辦的機器人手術研討會,成就了青島市胸外科機器人手術研討會的首秀;他還接受了兩個權威雜志的約稿。用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不斷探究機器人手術的奧秘,敲開精準醫(yī)療的大門,是矯文捷為代表的青大附院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機器人從早到晚不停歇,可能是我們醫(yī)院最忙的‘大夫’了!手術室護士長趙林每天都要為機器人安排專人跟臺。青大附院院長助理、大外科主任吳力群教授也介紹說,隨著機器人與各位臨床專家配合得越來越默契以及受益患者的增多,慕名來院的手術預約患者也排起了隊。

在先進的醫(yī)院管理模式下,達芬奇外科手術其近期及遠期療效方面的優(yōu)勢獲得越來越多的醫(yī)患認可,作為一項物有所值、大眾可及的醫(yī)療服務,機器人手術引領著未來外科治療的發(fā)展方向。